廣仁堂中醫診所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仁堂中醫診所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仁堂中醫診所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仁堂中醫診所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仁堂中醫診所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仁堂中醫診所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仁堂中醫診所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ERMOII548548EEMNNKOE |
內容簡介
蝴蝶效應的起源,與量子力學、相對論並列最偉大的物理發現。
極具張力、扣人心弦……描述科學轉變面貌的過程,十足引人入勝!── 《紐約時報書評》
《混沌》記錄了一門新科學的誕生,這門新科學描述的正是我們日常所見的世界:雲如何變幻?煙如何消散?風雨如何肆暴?讀了它,你不會再用舊眼睛看這世界。── 《舊金山紀事報》
知名科普作家葛雷易克初試啼聲的第一本科普書,一推出便大受好評,至今有二十五種以上的語言版本,全球銷量超過百萬。葛雷易克帶領我們穿梭這場動人心魄的科學革命,也許,《混沌》就是撥動你知識生涯的那一只蝴蝶翅膀!
《週期表》
有史以來最動人的科學作品
閱讀片刻,我即欣然沉浸在《週期表》的書頁中。本書毫無冗贅,文字美妙又精粹。──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
引領我們通往這位當代天才作家的心靈世界。──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
讀來撫慰人心、沉澱心靈,甚至又帶有飛躍的想像力。──《紐約時報書評》
書中以各種元素暗喻不同人生階段的際遇,每一章節都濃縮了作者一部分的生命。用氬的惰性,回憶家族親人的安逸個性;用氫的活潑,思念少年時期令人興奮的啟蒙實驗;與心儀同學重逢的有機磷分析,則讓他沉澱了同窗不同路的酸苦情愫;以及遭關進集中營時,偷取鈰來換得在慘澹奴工生活中足以苟活的麵包……
《理性之夢》
科學哲學最經典之作
既有豐富的科學與哲學內涵,又表現出濃厚的自傳和軼聞色彩……── 《紐約時報書評》
著名物理學家裴傑斯,再次展現化繁為簡的獨特功力,把一頁頁複雜難懂的科學文獻,變成一篇篇簡潔雋永的散文。── 《美國出版人週刊》
想探討知識的本質?聊聊心智與肉體如何連結?想知道「科學」到底是什麼?你都可以在本書找到答案。在裴傑斯的帶領下,我們剖析笛卡兒的心與物,躍過牛頓的肩膀,穿越愛因斯坦的時空,棋戰涂林的人工智慧,與達賴喇嘛一同沉思……
《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
曾經是諾貝爾獎得主雲集的高研院,
有可能培育出下一個愛因斯坦嗎?
獲《紐約時報書評》推選為年度重要科學書
愛因斯坦用相對論,為人類敲開另一扇認識世界的窗。這位物理大師告別人世時,除了留下無限惆悵,也遺下曾經充滿他睿智哲思的辦公室。
這間傳奇辦公室,位於普林斯頓鄉間的高研院。這座研究院曾讓數論大師哥德爾、電腦之父馮諾伊曼、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等人,聚集在此鑽研新知、窮究宇宙。沒有高研院群雄,人類知識的疆域不知得退幾里路。作者瑞吉斯親訪高研院,記錄大師群像,讓活生生的歷史躍然紙上。他也開啟了想像:究竟高研院的新一代人才,能否展現大師的光芒?
《宇宙波瀾》
科學大師戴森最想流傳千古的著作,
台灣新世代最迫切需要的視界與思維。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銀籤獎」
《宇宙波瀾》是戴森最出名的著作,他把科學生活比作個人靈魂的航程,寫下了科學工作五十年的回憶,浪漫而生動的記述了,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科學家,如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科學頑童費曼、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等人的風範與成就。他也描述了核能反應爐、遺傳工程以及太空探索的研發歷程與爭議,對科技發展與人類前途傳達了深刻的省思。
《大師說化學》
化學到底是什麼?
化學家都在幹嘛?
我們要怎麼才能享用化學的好處,
而不受化學所傷?
認識化學,就從這本書開始!
當代文明的許多成就少不了化學的貢獻,但許多災禍也跟化學息息相關。化學就像刀的兩刃,能克敵,亦能行惡,現代人雖享用化學的好處,卻打心底厭惡化學。然而生活在現代科技社會,不論願不願意,我們終究要面對化學。
我們對化學有好多疑問:化學的災難要怎麼避免?要怎麼使用化學而不被化學所傷?化學到底是什麼?化學家到底在幹嘛?《大師說化學》中,化學大師霍夫曼為我們一一解惑。
《大自然的獵人》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佳作獎」
「大部分的小孩都有一段對甲蟲著迷的過去,但我從來沒有從那個階段脫離。」──威爾森
有哪位世界級科學家,拿過報導文學的最高榮譽「普立茲獎」,而且還拿了兩次?誰擁有「社會生物學之父」、「生物多樣性之父」的雙料尊稱?誰能號稱全球研究螞蟻的泰斗?有誰能與明仁天皇一邊閒話家常,一邊討論分類學?有誰能坐著邊聽老師講課、邊捉蒼蠅,平均每分鐘活捉一隻?
答案是威爾森。
這位傳奇生物學家,在六十六歲時,回顧自己的一生,寫下了《大自然的獵人》。從與一隻水母邂逅開始,他帶領讀者進入充滿魅力的大自然中。從小時候被魚刺瞎眼睛,到高中畢業差點沒有大學可念,再到學術生涯高峰時卻被誤解成種族主義者,威爾森娓娓道來,我們彷彿參與了他一生中每個重要時刻。《大自然的獵人》充滿濃郁的散文韻味、自然野趣、機敏和深刻思想。他並以自身經驗鼓勵青年學子,勇敢追求自我生涯!
《演化之舞》
達爾文也不知道的演化故事,
你我都是細菌共生的生命奇蹟!
提到「演化」,你的腦中是不是浮現出猿猴轉變成人,或是魚長出腳爬上陸地的畫面?其實,我們都錯看了演化舞台上的主角。
細菌,才是主宰地球生命演化的關鍵。
本書是回顧生命演化的時光機,帶領我們回到創世之初,看充滿岩漿的炙熱不毛大地,如何冷卻成浩瀚的原始海洋;而最早的無生命物質,又如何生成有秩序的生命結構?《演化之舞》讓我們看見細菌如何引領地球的生命,從簡單到複雜,從無序到有序,從微生物到我們。這支演化之舞,舞出了超過四十億年,至今仍不間斷的生命舞曲。
《瘟疫與人》
病菌,是塑造人類歷史的推手,
槍砲、鋼鐵也擋不住這股力量!
麥克尼爾以編年的手法,從史前時代至本世紀前半,詳實探討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而這些疾病又如何形塑不同文明的特色。《瘟疫與人》為讀者揭示一幕幕條分縷析、鉅細靡遺的傳染病與文明交融史。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是否能靠著現代公共衛生技術,而讓文明不再受傳染病影響呢?《瘟疫與人》一書中有最好的解答!
《肝炎聖戰》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金籤獎」
一段我們絕不能忘的歷史。
歷史的共同記憶,一直都是國家無形的財產,二十世紀台灣人成就了打敗B型肝炎的聖戰,《肝炎聖戰》一書則將這場戰役的歷史與共同記憶,化作雋永的文字,進入新一代讀者的心中。我鄭重推薦給各位讀者。──陳建仁,中研院院士、中華民國第十四屆副總統。
《肝炎聖戰》一方面能把人與事處理得非常細膩生動,另一方面,卻又能掌握精深的科學知識,把學理部分鋪陳得條理分明,硬是把這架構龐雜、牽連眾多學門和機構的肝炎研究與防治故事,處理得趣味盎然,讓內行人看了親切,外行人看了入迷,真正是一部兼顧趣味與知識的科普佳作。──吳成文,中研院院士、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作者介紹
葛雷易克James Gleick
哈佛大學畢業,全球知名科普作家。曾任普林斯頓大學麥格羅傑出講師(McGraw Distinguished Lecturer)、《美國最佳科普選集》首位編輯。任職於《紐約時報》時,因撰寫霍夫史達特、費根鮑及曼德博等著名科學家之報導,轉而成為科學記者。他專精報導科學與科技的最新概念,善於用細膩、生動的文字來解說科學。
《混沌》出版後,即全球熱銷,「蝴蝶效應」也從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至今已翻譯成二十五種以上的語言,並獲得普立茲獎與美國國家非文學類書獎決選。葛雷易克另著有描寫費曼的《天才》(Genius),以及《牛頓》(Isaac Newton)等暢銷書,皆入圍普立茲獎決選。最新著作《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科普書獎。
他的部落格「Bits in the Ether」(around.com)有許多評論科學與科技時事的文章,看法犀利、筆觸獨到。
李維Primo Levi
猶太裔義大利人,1919年生於義大利的杜林。從小著迷於化學實驗,1941年自杜林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李維加入反法西斯組織,但不幸被納粹逮捕,隨後送進舉世聞名的奧茲維茲集中營,也就是他口中的「地獄」。
二戰結束,李維是集中營少數倖存者之一,他把集中營裡的悲慘記憶,化作文字,以小說、散文、詩呈現在世人面前。李維不因他化學上的專業而令寫作有悶塞之感,反而因自地獄走過一遭而擁有獨特的人文關懷,再加上摻揉化學上的隱喻,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風格。
其著作受同時期文學大師推崇,如義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等人。《週期表》以化學元素暗喻其人生的不同階段,或化為腦海中的奇思幻想,是公認的最佳代表作品。
裴傑斯Heinz R. Pagels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兼科學作家。曾任洛克斐勒大學副教授、紐約科學院的執行董事兼執行長。
除了科學家的身分,裴傑斯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關心人權議題;也曾任紐約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的評議委員,企圖使科學與人文不再有隔閡。
裴傑斯有種天賦,能用簡單語言解釋艱澀概念。著作包括《宇宙密碼》(The Cosmic Code)、《完美對稱》(Perfect Symmetry),皆獲科學界一致讚賞。《理性之夢》則將科學討論帶往更高層次,除了預言複雜科學對人類的影響,也討論了分道揚鑣的科學與哲學,如何才能重新融合。
裴傑斯於1998年夏天,在前往阿斯本物理中心的路上遭遇山難,英年早逝,但其留世的《理性之夢》,仍繼續影響我們的思想,成為不朽之作。
瑞吉斯Ed Regis
美國著名暢銷作家,紐約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霍華德大學哲學副教授。
瑞吉斯擅長描寫人類與科技碰撞後產生的火花,主題包含了科學哲學、人工智慧、生物倫理、奈米科技與科學史,他用獨特的哲學思維重新思考人類科技的演進。《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是瑞吉斯初試啼聲之作,他親自造訪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發掘史料、訪談研究員,記錄了院內在二十世紀的輝煌歷史,畫下了這座諾貝爾獎殿堂的動人面貌。
瑞吉斯的作品散見於各大報章雜誌,如《科學美國人》、《紐約時報》、《哈潑雜誌》(Harper's Magazine)、《連線》(Wired)。最新著作為《巨獸:興登堡號的殞落與病態科技的崛起》(Monsters: The Hindenburg Disaster and the Birth of Pathological Technology)。
戴森Freeman J. Dyson
全球知名科學家、科學作家,現為普林斯頓高研院名譽教授。
戴森為量子電動力學第一代巨擘,二十九歲即成為普林斯頓高研院教授。曾協助設計TRIGA反應爐、獵戶座太空船,也受美國政府邀請擔任國防部、航太總署、裁軍署等單位的顧問;積極參與公眾事務,對於全球暖化、軍備裁減、禁絕核武等議題皆有建樹。他延伸構想的「戴森球」概念,影響了全世界的科幻作品。即使高齡,但仍不減熱忱,他在八十九歲與同事共同發表的賽局理論新解,為賽局研究注入了活水。
戴森一生優游於數學、物理、核能工程、天文、生命科學等領域,志在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不僅是極為優秀的科學大師,更是關心人類命運,嚮往無限宇宙的睿智哲人。
霍夫曼Roald Hoffmann
1937年生於波蘭的猶太家庭。四歲時,父親遭納粹處死,霍夫曼與母親僥倖逃到鄉下,躲到校舍閣樓中渡過風聲鶴唳的童年,1944年夏才重獲自由。1949年隨母親移民美國。
霍夫曼在紐約念中學期間,曾獲得西屋科學獎。1955年成為美國公民,並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就讀;1962年獲得哈佛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學位。1965年起,任教於康乃爾大學化學系。
霍夫曼因為與有機化學大師伍德沃得(R.B.Woodward)共同發現分子軌域對稱性守恆定律,於1981年和日本的化學教授福井謙一共同獲頒諾貝爾化學獎。霍夫曼在化學界光芒萬丈,受譽為「化學界的畢卡索」,他腳踩有機化學及無機化學兩大領域,遊刃有餘,曾獲得美國化學學會1973年的有機化學獎及1982年的無機化學獎;1990年更獲頒該學會最高榮譽的普利斯特利獎章(Priestley Medal)。
霍夫曼亦是詩人,曾出版兩本詩集;本書是他寫的第一本散文集。他頗熱中於為社會大眾引介正確的化學觀念,曾經製播兩套電視節目「化學的世界」與「分子世界」。1996年5月,霍夫曼曾受邀訪台,做過八場公開演講,造成極大轟動。
威爾森 Edward O. Wilson
1929年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伯明罕。1949年畢業於阿拉巴馬大學,1955年獲得哈佛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同年開始在哈佛大學執教。1996年退休,現為哈佛大學名譽教授、比較動物學博物館昆蟲館榮譽館長。
威爾森是美國當今生物理論、分類學家翹楚,1969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還榮獲過全世界最高的環境生物學獎項,包括美國的國家科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克拉福德獎(Crafoord Prize)。1996年,威爾森獲《時代》雜誌評定為影響當代最巨的二十五位美國人之一。他與麥克亞瑟(Robert MacArthur)提出的「島嶼生物地理學」,是生物系學生必讀的理論,也讓各國政府的保育政策更完備;他倡導的「生物多樣性」,從二十世紀開始大幅影響生物保育的方向;他的「親生命性」概念,更是讓人類反思自己在全球生物圈的立場。威爾森非常擅長著述,他以《論人性》及《螞蟻》二本著作,兩度獲得普立茲獎。他的《社會生物學》更是大膽的以生物學角度,來解釋人類的社會行為,曾引起社會喧然大波。
威爾森目前與妻子定居於麻州列星頓。
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
1938年出生於芝加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學博士。曾任波士頓大學生物學教授、麻州大學傑出教授、美國航太總署行星生物計畫共同主持人。馬古利斯以研究真核生物的演化,備受推崇。她發表過上百篇學術論文及十餘本著作。1983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她學術生涯最出名的成就,即是大力推動「內共生理論」,這個理論指出多細胞生物的起源,來自於單細胞生物的彼此合作、共生,並各自發揮所長,最終成為具有不同功能胞器的真核細胞。馬古利斯的《演化之舞》,把內共生理論從學界帶到世人面前,是她的科普代表作。馬古利斯2011年逝世,享壽七十三歲。
薩根Dorion Sagan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與馬古利斯之子,美國著名科學作家,著有二十餘本作品,寫作議題圍繞在生物學、科學哲學與人類文化,作品翻譯成十三國語言。他與紐約大學生物系教授沃克(Tyler Volk)合著的作品《死亡與性》(Death and Sex),獲得2010年紐約書展非小說類首獎。個人網站為dorionsagan.wordpress.com。
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
1947年於康乃爾大學博士畢業後,即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教職生涯長達四十年。麥克尼爾的史學著作產量豐富,目前翻譯成繁體中文的作品有《世界史》、《威尼斯共和國的故事》、《歐洲歷史的塑造》、與兒子勞勃・麥克尼爾(Robert McNeill)合著的作品《文明之網》,以及《瘟疫與人》。
麥克尼爾向來擅長以分析眼光,細數宏大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他的《西方的興起》曾榮獲196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瘟疫與人》是麥克尼爾融合流行病學史與人類文明史的代表作,受這種新史觀影響的著名作品,即有《槍砲、病菌與鋼鐵》。
麥克尼爾於1996年獲頒歐洲重要的獎項──伊拉斯謨獎(Erasmus Prize),以表彰他在世界史上的貢獻;2009年榮獲美國人文獎章。麥克尼爾於2016年7月8日逝世,享壽九十八歲。
楊玉齡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
譯作《生物圈的未來》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消失的湯匙》獲第六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銀籤獎、《大自然的獵人》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小提琴家的大姆指》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雁鵝與勞倫茲》獲中國大陸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三等獎。另著有《一代醫人杜聰明》;譯有《基因聖戰》、《大腦開竅手冊》、《兒腦開竅手冊》、《奇蹟》、《幻覺》等數十冊(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
羅時成
生於苗栗,成長於台北。小學就讀幸安國小,初中與高中就讀成功中學。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學士,畢業後曾任民權國中生物教師;後至美國威斯康新大學蘇必略分校攻讀碩士,並於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獲得生物科學博士學位。
1980回國後,擔任陽明醫學院副教授(1980-1986)、之後任教授(1986-2003)、微生物科主任和微免所所長(1987-1991)及學務長(2001-2003)。現為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以線蟲模式探討核仁大小之調控和人類蠶豆症、糖尿病之代謝途徑,學術專長為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及病毒學。
志趣在從事研究工作及科學教育,曾任《科學月刊》總編輯、理事長,現任《科學月刊》董事;曾主持公共電視「為什麼」大眾科學節目(1986-1988);也曾擔任國科會生物處學門召集人及研究計畫審查委員,並榮獲教育部特優教師獎及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與楊玉齡合著《台灣蛇毒傳奇》、《肝炎聖戰》(天下文化出版),主編《流感病毒變變變》(台灣商務出版)。
審訂者簡介
儲三陽
台灣大學化工系畢業,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化學博士。曾任美國西北大學、萊斯大學等校化學系研究員、康乃爾大學化學系訪問學者。現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專長物理化學、量子化學。
程樹德
出生於高雄,成長於花蓮。少年時代即著迷於分子生物學之重大發現,憧憬能對生命科學有所貢獻。台灣大學動物系畢業後,即負笈美國哈佛大學,獲細胞及發育生物學博士學位;並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波士頓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現已從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退休,專研分子遺傳學及演化生物學。業餘嗜好為社會改革及創作,譯作有《達爾文大震撼》、《貓熊的大拇指》及《科學革命的結構》(與傅大為等合譯)等。
陳建仁
出生於香蕉王國的高雄縣旗山鎮,在家排行老七,個性爽朗、樂觀,喜歡大自然。畢業於台灣大學動物系、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班,專攻人類遺傳及遺傳流行病學。曾任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行政院國科會主委、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現為中華民國第14屆副總統。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國家講座、中央研究院院士、總統科學獎、世界科學院院士、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等。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六百餘篇,著有《流行病學》、《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等書。
譯者簡介
林和
出生於上海,三個月後即為紅塵席捲,橫渡黑水溝。國語實小、建國中學、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大氣、行星、物理海洋學系博士,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研究員。
現為臺大大氣系名譽教授,專長流體力學、紊流;天下文化「科學人文」叢書總策畫,「季節風」出版社創辦人。
牟中原
出生於台灣基隆,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博士。曾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台灣大學教授、天下文化「科學人文」書系策劃者之一。曾獲世界科學院「化學獎」。
研究領域包括、奈米材料、界面化學、催化等。著有學術研究論文約四百篇、專著《原住民教育》《物理化學實驗》;譯作有《理性之夢》、《氫彈之父︰沙卡洛夫回憶錄1921~1967》、《人權鬥士︰沙卡洛夫回憶錄1968~1989》、《週期表》。
梁仲賢
出生於新竹,成功大學化學系畢業、清華大學化學碩士、台灣大學化學博士。曾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研究員。
邱顯正
成功大學電機系畢業、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超高速雷射光學實驗室研究。曾任國防部統一通信指揮部工程官、大華技術學院講師、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助理。1997年自中華福音神學院道學碩士畢業後,任教會傳道,2000年起加入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從事少數民族聖經翻譯、識字教育、醫療服務及社區營造等工程。另譯有《宇宙波瀾》。
呂慧娟
台灣大學農化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化碩士。曾任台大化學系研究助理、密西根州大生化系助教、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助理、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助理研究員。目前專事兒童科學教育工作。
王文祥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為火山定年,以及礫石層剪力強度及邊坡穩定度之研究。地質技師,曾任日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著有《陽明山火山的故事》。
詳細資料
- ISBN:4711225313511
- 規格:平裝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正文4221字,預計閱讀30分鐘 不用買課系列:看了我的的回答,不用去買課了,基本所有的培訓機構,講的都是這些東西。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可以動筆開始寫了。 以下乾貨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準備好保溫杯和枸杞茶,以下正文大約4000字,需要60分鐘閱讀和思考,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普通在讀大學生、職場"副業剛需"的斜槓青年帶來啟發,加速成長和財富積累。 為什麼要做自媒體? 我想告訴你,2020年,自媒體依然是普通人實現財富自由的最好路徑之一。 需要強調一點,通過自媒體成為網紅,不僅不是一件丟人、Low逼的事情,而且是個人通過網際網路變現的最好途徑之一,靠自己的努力恰飯,當然要自信且自信了,如果有人說這事Low,請直接懟他。 自媒體特點:門檻低、受眾廣、發展遠、變現前景好。 自媒體網紅收入:自媒體這條路,給了會寫字,能動腦子的人一條翻身路。 知乎、頭條、簡書、公眾號、企鵝號等等,任何一個平臺,每天兩小時,1年下來,最差,一個月也能賺他個3000千塊,好的月入5000-6000沒問題,再多,我不預測了,月入幾萬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自媒體就像搭積木,你掌握了運營方式、寫作套路、市場前景分析,綜合運用,總有你想不到的變現方式。 不嗶嗶了,你能看到我這篇文章,這些問題,你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上乾貨。 最最最最難的地方: 通過自媒體成為網紅,這是最最最不能讓你一夜暴富的事情,真的需要要堅持,這個堅持,要以半年為單位,以周更為底線。那些說一個月讓你財富自由的各種課程,只不過是在割韭菜罷了。 普通人運營自媒體能得到啥? 1、 提高副業收入——多少而已,持續的乾貨輸出,一定有收貨,"如果不行,你來砍我"。 2、 鍛鍊寫作能力——寫作能力能明顯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3、 提高工資收入——持續的輸出乾貨,可以讓你的專業知識成體系,你的自媒體粉絲也將成為你下一份好工作中,一份有力的砝碼。 4、 鍛鍊心智——如果你能保持高質量周更一年,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差得了,怕是已經超過全網90%的人了,優秀的人真沒那麼多。 5、 影響他人——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條,在網際網路上分享乾貨,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文字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影響了多少人,所以,走這條路的人,請你務必善良,這真是一件積德的事。 ... 新手如何著手運營新媒體 一、網紅分類 現在網絡上的各路大V多如牛毛,我們需要給他分個類,定個量,才能做量化分析和特徵分析,從而總結套路和策略。(以下網紅分類參考前知乎大V"惡魔奶爸"的內部演講,人家講的好,就拿來用了) A類網紅:企業家模式 特點:有大量的流量支持,很強的個人品牌 例如:早期的鳳姐、奶茶妹妹、雷軍、馬雲 變現能力:一般 B類網紅:KOL,關注時事熱點,社會現象,並進行評論 特點:網絡形象人格化,粉絲忠誠度極高。 例如:五嶽散人、咪蒙 變現能力:強 C類網紅:知識乾貨分享類網紅 特點:分享知識乾貨,利用知識、知識服務變現 例如:惡魔奶爸、吳曉波 變現能力:較強 二、小白運營自媒體方法論 當前運營自媒體,應該綜合上三類網紅大V特點,來整體策劃入手,多元的自媒體運營套路,才能讓你的自媒體更快的成長、變現。 1、運營思路:以閉環的公眾號為粉絲流量池,通過知乎、今日頭條、簡書、微博等開放平臺引流,進而進行變現,這裡推薦知乎,知乎的推薦機制是,儘可能推薦高質量輸出的新人,知乎平臺比較對頭部大V沒有特殊支持和流量,所以,在知乎上,新人更容易出頭(ps:知乎沒有給我錢)。 2、三類網紅組合拳策略: 推薦以C類網紅知識變現入手,再輔以B類KOL運營手法,將你的自媒體形象人格化,增強粉絲忠誠度,最後成為A類網紅,形成你的流量高地,而"變現"策略,則從C到A,貫穿始終,到A類網紅時,基本達到變現高峰。 是的 ,策略就是這麼簡單,簡單到大部分混知乎頭條的吃瓜群眾都明白,但是難的是,怎麼實際操作,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你得堅持啊,你幹個兩三天發現不漲粉,就跑了,那誰也沒辦法,具體實操如下。 三、實操方法 實操技巧一:C類知識分享大V實操技巧 Step1.定位 定位原則:擅長+垂直 一定要選一個你擅長的領域,這個領域一定要細,只有垂直領域,才能形成你的核心特點、核心領域、核心競爭力,哪怕最擅長的核心領域自己只能達到60份分,通過不斷的輸入、輸出,你也能逐漸成長為專家型人才。 這裡涉及一個概念,叫做"差異化競爭",比如,你要成為英語學習者中,最會寫文章講解的,寫文章好的人中,最會講英文的,或者講解英文中,最會講故事的,這樣,哪怕你英文80分,文章80,講故事80分,加起來,你有240分,也遠遠好過英文100分的,這就是你的綜合競爭力。 Step2.開始學習寫作,並學會主題轉換 開始寫文章,最難的就是不知道從何入手,普通人更擅長講心靈雞湯、勵志故事、曬照片等等,那麼如何將這些普通話題轉換為乾貨,學會主題轉換,就會幫你找到你的主題,輸出乾貨,例如: 心靈雞湯 → 轉換為"如何讀書"、"職業規劃""英語學習"; 勵志 → 轉換為"職場心得"、"創業心得"; 情感 → 轉換為"戀愛技巧"、"如何與感興趣的陌生異性找到共同話題"; 曬照片 → 轉換為"健身-如何瘦小腿""穿搭-胖子怎麼穿搭更好看"; Step3.寫作實操:模型寫作/商學院教科書式寫作 模型寫作:即"簡單易懂的公式+公式解讀+案例佐證" 比如之乎提問"如何培養自己的好習慣" 實操方法: 初級階段——閱讀大量同行書籍,形成閱讀筆記,開始最初輸出。 進階階段——長時間輸出後,形成自己的見解、模式,進入高級乾貨分享之列。 答曰: 第一段:我以前有嚴重的拖延癥....但是,《習慣的力量》這本書改變了我, 第二段:這本書提到習慣是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這三部分構成的閉環迴路(提出公式)。暗示指的是...,慣常行為指的是...,獎賞說的是...(公式解讀:此處講一講書籍的目錄或者簡要內容概述即可) 第三段:那怎麼實施呢?就拿我養成晨跑這件事來說...(案例佐證) 通過以上的三段式結構,基本可以講清楚一個概念,所以,大量讀書,讀優秀的深度同行文章,是保持輸出的基本要求。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給自己找藉口,總想著等自己看足夠多的書,才想著輸出,從現在開始,從看完這篇文章開始,馬上開始著手,從你看完第一本書就可以寫了,先寫文章,寫完文章後再在知乎上搜問題,找到合適的問題,把你的文章貼進去就可以,然後,給你的文章取一個博眼球的題目,排好版,放進你的公眾號、頭條號等一系列平臺帳號里就可以。 Step4.學會次主題關聯 當你運營一段時間後,尤其是你有了公眾號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你寫不出東西,因為你的領域內,專業知識就那麼多,所以,學會次主題關聯,就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內容不豐富的問題。 所謂次主題關聯,就是你可以寫一些跟你的主題關聯的主題,既豐富內容,又增加輸出方向,還可以提高粉絲種類,增強變現能力。 比如,英語主題可以關聯的次主題——職場、讀書,因為學英文的人大部分都身處職場,都有讀書需求,你就可以講"英語如何為求職加分?"、"那些英文流利的同學都過得怎麼樣了","推薦10本必讀英語原著"等,你的次主題一定要和主題關聯,以免粉絲對你的定位產生混亂。 更多的例子,還有,戀愛主題可以關聯次主題——家庭、婚姻、女權 Step5.無限流寫作 如果以上還是不夠寫,怎麼辦,"無限流寫作手法"就可以推薦了。 比如與主題相關的電影、書籍的推薦點評,外網高贊回答翻譯等,這些內容是無窮無盡的,是的,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沒有東西可以寫了。 掌握額C類寫作方法,已經夠大部分人寫一輩子了,即使失業,也不會餓死了。 實操技巧二:B類KOL網紅實操技巧 進行第二類網紅運營,其主要目的是對你的自媒體IP進行人格化,讓粉絲產生認同感,剔除非目標用戶,增加用戶忠誠度和粉絲粘性,增強變現能力,同時豐富內容,覆蓋更廣的粉絲群。 主要運營方式:追熱點。 追熱點原則:擅長、與主題相關聯,二者至少滿足一個條件,否則不要盲目追熱點,會傷害粉絲,甚至人設崩塌。 此類屬社會評論寫作,寫作手法"切、論、收": 第一步,切入觀點; 第二步,進行論證,論證方法可以是舉例、權威數據、歷史證明等; 第三步收尾,進行觀點總結,呼應主題。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觀點需要仔細琢磨,可以標新立異,但要做到自圓其說。 知乎社會評論KOL主要分為三大派系(其他平臺也大同小異) 第一類:低能派,主要特點是,經常以"我有一個朋友/同學/同事..."開頭,然後開始意淫經歷,最後得出結論; 第二類:掉書袋派,該派行文,主要以旁徵博引為特點,經常可以通過一堆書籍、數據、史料進行說明,需要答主有大量的閱讀儲備,否則寫起來很困難; 第三類:社會高冷評論派,特點是,文風有鮮明特點,或破口大罵、或溫文爾雅,態度十分鮮明,對於時事評論,一般都會有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並且可以自圓其說,以此讓人稱讚。 以上三派,可以低能派練手,但是不可常用,否則,時間長了是會穿幫的,還會傷害粉絲,於長期利益極為不利;掉書袋派屬於實打實的實力派,如果沒有,可以逐漸往這個方向發展,但是切記不可以抄襲,投機取巧,時間長了,什麼都擋不住,甚至可能會被原作者投訴、封號;推薦社會高冷評論派,基於你的經歷,大機率還是可以找到一個別人想不到的觀點的,然後再輔助以部分低能派或者掉書袋派的方法去佐證舉例,寫出高贊回答,相對更容易、穩妥,且有利於長期發展。 實操技巧三:A類企業家模式網紅 這是所有網紅的終極目標,將自己打造成品牌,自己就是流量,做到前兩步的大V,已經是百里挑一了,所以,這裡簡單說說。 B、 C類網紅積累到一定程度,比如擁有全網100萬粉絲,且在網絡上具有很鮮明的人格化特徵時,將會由量變引起質變,轉變成A類網紅,此時,A類網紅的品牌擴大、影響力擴大方法如下: ①出書,幾乎A類網紅都會出書,實體暢銷書作家比網絡大V更有分量; ②演講,頻繁演講,增強品牌力,做的比較好的如,何凱文,雖然網絡帖子比較枯燥,但是頻繁的在高校演講,依然可以籠絡了一大批忠實粉絲,其書、視頻課程的銷量都很好; ③上節目,此類做的比較好的有樂嘉,通過當《非誠勿擾》的點評嘉賓,讓自己知名度提高,其所著的《性格色彩學》也由原來的默默無聞,一舉成為暢銷書; ④找其他A類紅人背書,這個比較難,需要很廣的人脈資源; ⑤商業成就背書,比如馬雲、雷軍、劉強東,這個更適合企業家。 自媒體如何變現? 請從一開始就考慮變現問題,以避免損失啊,好的運營,1萬粉絲也能賺錢的好不好,如何變現,請關注我,下一篇文章"自媒體變現指南"講詳細講述自媒體變現。 胖叔筆名「爛筆生花」,一個愛碼字的話嘮,拖延癥晚期患者。過去太倒霉,所以,見不得別人跳坑,因為,我是個好人,哈哈。人力資源專業、資深廣告人。關注大學生成長、職場成長、自媒體運營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media/3y258v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33908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田尾減重諮詢門診田中更年期減重門診田中產後瘦身減肥中醫診所北斗中醫減肥減重成功案例
員林更年期減重門診 線西有效預防復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南投埋線減肥體驗效果佳的中醫診所線西有效減肥中醫的中醫減肥方式 彰化芬園輕鬆減肥方式中醫診所 鹿港中醫減肥推薦的中醫診所秀水減重中醫診所門診諮詢 二水腹部瘦身中醫診所 南投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下半身瘦身有成效埔心更年期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建國科大附近推薦腰部瘦身中醫診所 針灸減肥減重效果好的彰化中醫診所推薦